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争先创优简报第5期

我院开展“我做一周村官”活动

为深入推动“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市“三为”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院“我做一周村官”活动是在院党委领导下,由学院“三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为了把此项工作做实做细、取得实效,院党委高度重视,在全院13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选拔出10名责任心强、能力突出、工作热情高的同志,其中2名为副县级干部,8名为科级干部,2人一组,每组一周,分别深入三原县马额镇蒙家村、南王村“做一周村官”。4月25日我院举办了“我做一周村官”活动启动仪式。院纪委书记、“三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席尚君同志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组织人事处处长、“三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梁宗涛同志宣布院党委《关于开展“我做一周村官”活动的安排意见》。随后,第一组2名同志已赶赴三原县马额镇蒙家村、南王村走马上任,正式开始自己为期一周的村官生活。“活动将于5月31日结束。“我做一周村官”活动是“三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此项活动,真正做到为党旗增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

我院推进六项建设加快内涵发展

近日,学院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该院院长刘聪博强调,2011年是学院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是加快内涵建设、认真落实评估整改任务、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年,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六项建设,加快学院内涵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日常教学质量建设。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思政课要面对学生的困惑,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热点;专业课要在先进性、技术性、职业性上下功夫;实践课要开足课时,不断提高院内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体育课要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工作,保证经费投入,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早操、举办好春季田径运动会和广播体操比赛活动,要不断加强日常教学的检查督导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专业建设。要抓紧修订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做好2012年度新专业的申报工作,力争新设3个三年制高职专业,2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精心遴选院级重点专业,争取申报成功省级重点专业1-2门。

三是大力推进课程建设。要认真修订课程标准,争取申报成功省级精品课程,评定院级精品课程6门以上,院级重点课程15门以上,出版校本教材8部左右,校企合作教材4部以上。

四是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要集中财力新建一批院内实训室和院外实训基地,力争新增院外实训基地60个以上,遴选院级实验实训示范基地2个。

五是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新增双师素质教师50人以上,增评正副教授20名、讲师30名,推荐一名省级教学名师,评选院级教学名师1-3名,新增专业带头人16人以上,评选骨干教师30人、教坛新秀50人,力争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做好教师在岗培训工作,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短期进修、企业锻炼以及境外学习。

六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要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学院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我院着力建设高、专、精、稳辅导员队伍

学院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贯彻中、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不断明晰思路,明确目标,计划在3-5年内,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业务精,人员稳的辅导员队伍,努力推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上台阶。一是严格辅导员准入机制。坚持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本着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方式,在现有辅导员、院内青年教师中以及面向社会,择优选聘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本科学历以上的优秀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培训。加强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鼓励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教育管理及相关专业课程,享受专职教师课时津贴。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确定研究课题。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研究优秀论文、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在院报、网站等开设载体多样的交流平台。以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为主体,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结对“传帮带”,把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设立辅导员专项培训经费,积极建设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鼓励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到省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和工作交流。三是建立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专职辅导员可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实行指标、评审单列。根据任职年限及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建立辅导员岗位津贴和特殊津贴制度,实行与职称挂钩的绩效工资发放制度,建立外聘辅导员工资晋升机制。连续担任辅导员满3年的优秀人员,从第4年起每年按上年工资基数的5%增加工资。逐步改善辅导员工作条件。逐步为专职辅导员配发笔记本电脑。核定每年每位200元的标准为辅导员增订报刊。坚持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辅导员。 四是健全落实辅导员工作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公寓值班制度,实行和学生谈话制度、辅导员听课制度,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五是建立健全辅导员岗位评价体系。制定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刚性指标,纳入月度考核体系,作为年度表彰优秀辅导员的参考。根据辅导员岗位特点,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特殊工作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和严格落实辅导员绩效考核办法。实行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津贴发放、奖惩等挂钩。

我院健全八大机制推动学生优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院自整合以来,始终秉承“育人惠民”的办学思想,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中心工作来抓。近年来,面对全国“用工荒”和“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多措并举,破解难题,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截止2010年7月12日,全院总就业率为97.5%,超额完成了96%的就业工作目标,同比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第一,“一把手”领航,建立毕业生就业良性运行机制。近年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对学生的就业负总责,亲自抓。党委书记刘文理、院长刘聪博、副院长秦东强等领导身体力行,亲自进行就业指导与督促,还利用自己的关系亲自为毕业生联系层次较高、工作岗位好的用人单位。各教学系领导对就业工作亲自研究安排、开拓就业市场、带队考察企业、走访用人单位、指导学生选择就业岗位,就业优质率、稳定率明显提高。全院上下形成了学院统筹领导,主管部门牵头,以系为主,系主任挂帅,辅导员、就业干事和专职教师参与的“全程、全员、全方位”就业工作格局,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落实责任,坚持实施就业工作考评机制。学院根据上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咸阳职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暂行规定》,科学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考评机制,出台了《考评办法》,坚决落实毕业生目标管理责任制,院长与学院招就处以及各教学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就业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实行问责制,奖优罚劣,重落实、重管理、重实效。第三,突出就业教育,强化就业工作宣传机制。学院不断强化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突出就业道德教育,通过举办大型就业指导报告会、小型宣讲会、就业指导课、主题班会、就业咨询等方式,采取发资料,通过院报、校园广播、校园就业网、校园宣传栏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毕业生基本法律意识教育,利用就业指导课、政治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劳动法》、《合同法》、《民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大力培养毕业生的公关能力,加强职业品格教育,通过模拟应聘、面试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应聘能力、竞岗能力、和应聘成功率,并将学生就业教育“前移化”“系统化”“全程化”。在新生中全面开设职业发展指导课,建立了以课程为基础,以讲座为重点,以团体辅导为特色,以个案咨询为补充,多项互补,点面结合的就业教育模式,有效解决了毕业生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失落感,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心里抗挫能力。第四,创新模式,推行预就业顶岗实习机制。2009年学院将就业工作开始下移,以系为主,职能部门协助,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服务指导,逐步使学院两级管理进入了常态化,各教学系踊跃承担起了就业工作任务,成立了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精明、强硬、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特别是在就业工作上突出了“五心”制度,即热心、爱心、细心、诚信、责任心,实行“实习+就业”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2010年全院预就业顶岗实习就业率达到80%,2011年全院3566名应届毕业生,截止目前已有3430人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总上岗率达到96.2%。第五,内联外合,实行校企合作就业推荐机制。学院在积极拓展就业单位的同时,还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就业推荐机制,利用驻外就业工作站和创业咨询师常年驻扎省外的有利环境优势,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路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截止2010年6月,学院和陕汽重卡、国德电器、三星公司、中国龙工集团、松下电器集团等25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供需合同,企业也分别授予学院人才培养基地铭牌,学院与企业的合作逐步走向深入。经汇总,截至目前经招就处、教学系和驻外创业咨询师的共同努力,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开发用人单位,100多家,已合作40余家,优质岗位在80%左右。第六,立足陕西,坚持毕业生区域就业推荐机制。学院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断稳固和开拓省内就业单位,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如:西安咸阳的电子工业园、机械加工园、能化工业园、空港产业园、西电工业园内大型产业项目企业进行联系,与彬长集团、多晶硅公司、延长石化,大唐彬长电厂等71家大型用人单位进行了洽谈合作,密切关注他们的建设和用工需求,目前在省内发展用人单位71家,2010年1097个高职毕业生中,省内由学校推荐就业人数达到440人,占总人数的40%,2011年,截至目前已经落实省内顶岗实习上岗2034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9.3%。第七,多措并举,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制。一是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资料准备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学院及时收集、筛选、发布就业信息,利用校园网,采取印发资料,手机短信、QQ群等形式发布就业信息,2010年通过这一途径共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印发资料3000余份。二是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总结。建立了就业指导“全程化”体系以及学生与企业家及优秀毕业生互动平台,定期开展校友进课堂活动,聘请成功校友或企业经理对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为毕业生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三是在选择单位、指导签约、护送上岗等方面实行院、系、班三级联动,齐心协力,精心指导学生选择单位,保证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四是扎实开展就业跟踪回访工作。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打电话、发短信、网络联系、寄发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回访已就业学生情况。2010年共回访1047名就业学生,与50多家合作单位进行了对话交流,收回调查表270余份,据统计有80%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企业思想稳定,工作认真,一部分毕业生已经脱离一线得到了提拔和重用。五是就业率上报形成制度。定期公布就业率,调动各系就业工作积极性。招就处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数据,实行周报制,并将各系上报就业情况通过就业简报、校园网及时予以发布,相互交流,有效提高了就业工作水平。第八,精心策划,稳固校园招聘会就业推荐机制。2010年,学院充分利用三级有形的就业市场(大型供需见面会、日常专场招聘会和业务洽谈会)举行专场招聘会26次,业务洽谈会30余次,接待用人单位招聘人员180余人。特别是2010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2011届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共邀省内外参会单位87家,提供就业岗位3165个,毕业生应聘人数2226余人,用人单位当场签约录用1738人,70%的学生通过招聘会找到较满意的顶岗实习岗位。